人工智能专硕(085410)属于工学门类下的电子信息学科专硕类别。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4年成立计算机教研室;1998-2001年临床医学(医学信息方向)专业招生(五年制,共4届);2003-2019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招生(共17届);2012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年一级学科生物学硕士点开始招收“生物医学信息与图像处理方向”硕士研究生。
第二阶段:2017年成立医学信息学院;2017年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18年成立医学信息工程教研室、医学信息实验实训中心;2019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获省级专业评估结果B+;2020年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开始招生(安徽省首个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2023年成立智能医学工程教研室,“医学信息实验实训中心”更名为“智能医学与医学信息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第三阶段:2024年获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授权类别,专业领域为人工智能(085410);2025年电子信息-人工智能(085410)专硕开始招生。
【办学基础】
皖南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联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与智能医学”多学科交叉科研团队,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数据空间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芜湖)等合作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集群多学科交叉研究。
现有3个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1]5G+智慧急救大数据管理团队
[2]非编码RNA基础与临床转化团队
[3]智能化生命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团队
本学位点现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安徽省教学名师、省级研究生教学名师、省级研究生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等,师资力量雄厚,是研究生教育的坚实后盾。研究生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引领专硕研究生在工程技术研发与攻关、工程技术实践与应用道路上不断前行。
现有7个校级省级相关科研平台:
[1]非编码RNA基础与临床转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2]重大疾病非编码RNA转化研究安徽高校重点实验室
[3]安徽省危重症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4]安徽省数字脑工程研究中心
[5]安徽省医疗大数据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6]芜湖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与智慧医疗工程研究中心
[7]皖南医学院健康医疗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中心
本学位点突出“AI+医学”多学科医工交叉融合研究,科研创新成效显著。近5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科研经费达2千万以上,丰富的科研资源不仅促进学校的科研水平提升,也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培养环境。
【培养定位】
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深度交叉融合是“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要围绕医疗、健康、养老等迫切民生需求,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培育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智能医疗产业。《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提出“一核两地多点”布局,打造辐射全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现已形成以合肥“中国声谷”、芜湖“中国视谷”、蚌埠“中国传感谷”为核心的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人工智能与大健康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急需一批满足智能医疗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位点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完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智能医疗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研究方向】
方向一:智能医学图像与生物信息处理。围绕医学图像识别与辅助诊断、关键蛋白质与致病基因识别、生物组学数据驱动的复杂疾病诊断标志物与靶点发现、非编码RNA与重大疾病之间关联挖掘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
方向二:智能重症监护与生命支持系统。围绕急危重症患者实时监测与评估、无创可穿戴重症监护系统、困难气道评估与筛查系统、仿生气道管理导航系统、生理信号处理与识别系统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
方向三:大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围绕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分析挖掘、智能计算、可视化评估、隐私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与算法,开展健康医疗业务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