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学院“五年巡礼”
时间:2022-10-17阅读次数:

中共皖南医学院委员会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研判新形势、应对新挑战,为学校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为迎接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特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

思想引领举旗帜 理论武装有真招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医学信息学院自2017年5月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教育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思想政治教育像一根红线,丝丝入扣,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理论思想引领。学院党总支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等主题学习教育。出台《中共皖南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党总支部委员会议事规则》、《医学信息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9项,进一步健全党总支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制度体系,推动学与悟、学与讲、学与研、学与用四结合走深走实。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为师生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等主题党课,强化师生政治理论武装,让党建工作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定盘星”和“强引擎”。  

二、核心价值引领。学院坚持将爱国爱校、革命传统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全育人体系。选拔优秀学生骨干参加“青马工程”,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每学期开展感恩资助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感恩国家和社会;开展安全法治诚信教育,强化学生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带领学生以实干修炼自我,以笃行丰盈青春。

青马班授课

 暑期“三下乡”

三、学院典型引领。学院发挥专业学科特色,紧跟时代步伐,高举团旗跟党走,培养了一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者学生,为学院学生人才培养工作树立了典型。经过5年的不断建设,我院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构建了“三位一体”育人实践体系,创建了“苔花”志愿服务队党建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电脑义诊、软件安装、清洁校园、医院导诊等,目前已累计维修电脑1000余台次,服务师生共计500余人次,今后“苔花”志愿服务队将更致力于发展学院专业特色,为学校师生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此外,学院每学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开展优秀学子宣讲活动,树立身边典型,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优秀学子风采展

“苔花”志愿服务队(一)

“苔花”志愿服务队(二)

精进办学立全局 人才培养开新花

医学信息学院秉承“医信融合、智慧启航”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医信交叉复合型人才为关键性突破点,奋力建设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交叉融合而形成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与智能医学新兴学科,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保障,继续加强与省内外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部门、医疗IT公司的密切合作与联系,把学院建设成为安徽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与智能医学学科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省医疗IT产业发展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工程及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优化办学条件。成立3个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医学信息工程教研室、医学信息检索教研室)、1个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医学信息实验实训中心)、1个培训基地(芜湖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培训基地)和2个研究中心(芜湖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与智慧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皖南医学院健康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中心)。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在1998级临床医学(医学信息方向)专业基础上创办并于2003年起统招,是国内最先开设该类专业(医院信息系统方向)的医学院校之一,该专业于2012年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2017年获批为校级特色专业,2019年在省级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获B+等次。2017年获批医学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17年开始招生。2020年获批我省高校首个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填补省内空白,同年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立项。2020年,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成功升级改造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于2020年开始招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2020年暂停招生。

二、强化师资力量。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瞄准新工科和新医科“医工融合”交叉学科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兴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学院现有专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40人。专职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3人(其中具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等高级资格证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含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18人;硕士生导师2人;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皖南医学院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皖南医学院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第三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第五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人。实验技术人员中,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2人。兼职教师38人(校本部22人、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11人、第二附属医院信息中心5人)。兼职教师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统计师1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2人,网络规划设计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23人;第三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名。学院管理队伍及实验中心队伍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

 全体教职工合影

专家介绍

 三、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了适应学科和产业的发展变化,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医信交叉人才的需求,切实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本科培养模式,学院教师牵头组建多个科研兴趣小组,近年来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8项、校级大学生科研资助金项目13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各级学科专业技能比赛,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2项、省级银奖2项、省级铜奖13项,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奖项11项、安徽省级奖项31项,获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铜奖1项,获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铜奖4项,获“安徽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竞赛”省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安徽省机器人大赛程序设计类竞赛(本科组)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达到97%左右,考研录取率在15%左右,连续三年获得就业工作先进学院,许多毕业生被医疗机构信息化部门、华东地区医疗IT公司等录用,一批同学考研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等更高层次的985或211高校深造,深受社会用人单位和考研录取高校的好评。

竞赛和科研情况

攻坚克难强担当 教研科研提质效

面对学科革命性变革的战略机遇与医信学科建设的要求,医学信息学院逐步建立层次丰富、灵活适应的教研、科研创新体系,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课程建设基础扎实。学院以专业内涵发展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的进一步改革,促进课程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构建“互联网+健康医疗”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建设医疗物联网、医疗大数据和医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打造学院与医疗IT企业协同育人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医疗”实验实训教学环境。

二、教学研究成效显著。学院教师主持省级质量工程和教研项目24项(省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项目1项、省级智慧课堂项目1项、省级教学示范课4项等);主编《Python程序设计》《医学信息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1版、第2版、第3版)》《卫生信息技术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规划教材;副主编《医学信息工程导论》《医药信息分析与决策》《卫生信息与决策支持》《医学计算机应用》《医学信息决策与支持系统》等规划教材;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三、科研创新硕果累累。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创新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含重点项目4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项、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1项;在《Knowledge-Based Systems》《Applied Intelligence》《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Current Bioinformatics》《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计算机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芜湖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2项,芜湖市科技成果1项,国家专利授权1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0多项。

四、对外交流合作办学。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和合作,已与国内外一些高校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拉菲特分校(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Lafayette)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计算科学学院、澳大利亚南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信息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东北大学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等。

回顾过去,2022年恰逢医学信息学院建院五周年,展望未来,医学信息学院将紧紧抓住时代机遇,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办学的根本保证,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把学科建设作为办学的根本支撑,传承创新、锐意进取,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力争早日建成一流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与智能医学学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大批领军人才、输送科研成果,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科技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晨晨/文  韩琪等/摄  刘影/审)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高教园文昌西路22号 皖南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 版权所有 241002
TEL:0553-3932370 FAX:0553-3932370 EMAIL:hanqi87@qq.com